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专访华农校长薛红卫:培养未来新型农业人才

未来的农业
将提供怎样的场景?
7月8日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
高端访谈节目《三农绿厅》播出
“农大校长说·向上生长 向下扎根”
央视记者专访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

畅谈未来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接受央视记者专访

近10分钟的访谈节目中

薛红卫校长和记者

畅谈了他心目中的未来农业:

多学科交叉融合、无人机种地

能够智慧化决策的“新型农民”

……

“农业未来提供的是非常美好的场景”

“农业是一个开心的产业”



未来农业科技方向:

多学科交叉融合



央视记者:薛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是从北方过来的,来到广东的第一个感受,咱们这儿湿度很高,气温也高,雨水也多,华南农大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面生长的农业院校。那基于这样的气候条件,咱们学校发展出了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呢?

薛红卫:华南地区是热带亚热带区域,气候非常独特。华南农业大学多年来形成了以重要的农作物(水稻、大豆等)相关的种质创新,以及重要农业生物(猪、禽类等)相关的种业提升的学科布局。

我们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利用这个区域优势和国内多家单位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有各类产学研联合科研基地、科研平台超过五十几个。同时,我们也通过科技小院、永根科技站建立起了辐射全国主要的农产品、农业生物区域的合作网络。

学校把国际化办学、开放办学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发起组建了“中国一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全球首批的“中文+农业科教发展中心”等,不但形成了很好的学科特色,也为我们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和支撑。

央视记者:咱们学校有一个人工智能学院,这也是全国农林类高校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就您看来,现在人工智能和农业的实际运用相结合,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有多深?

薛红卫:农业科技早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内容。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各类的提法其实在很多方面有共通性,就是如何用现代科技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农业。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农业科技或者生物科技,也包括工程、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我想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如何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提升农业
▲无人农场的机器正在作业。(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央视记者:咱们学校有一个无人农场,这个农场是不是可以说是集合了高精尖技术的一个落地项目?

薛红卫:无人农场是我们学校著名的科学家罗锡文院士带领团队通过长期的积累,回应“谁种地、种好地”这个核心问题的技术。比如说农业产业转型,农业人口在减少,这种情况下谁来种地的问题。还有,我们能不能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单产以及资源高效利用,得到产业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无人农场致力于四个技术:第一,数字化感知;第二,智能化决策;第三,精准化或者精细化的作业;第四,智慧化管理。利用遥感卫星、利用无人机、利用传感器,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科技,体现一个集成化的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能。



农业人口减少的情况下,

谁来种地?



央视记者:那这片智慧化的无人农场是不是也是咱们教学的一种试验田?

薛红卫:是的。谁种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谁来管理。我们需要智能化决策,需要人来决策。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提的叫“复合型高水平跨领域”的人才。

央视记者: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薛红卫:他需要去了解无人驾驶相关的机器原理,还需要去了解集成化的系统怎么操作。所以我们现在提到的“新型农民”,其实远远不是像以前耕耕地犁犁地有力气就可以了,他需要更多的知识,这个知识要跨专业

我们希望同学们不仅了解农业科技,同时要去了解数据科学、材料科学,甚至图像科学、经济学等。这对我们未来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尝试更好地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高水平跨领域人才,希望能够为国家未来的新型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7月5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在丁颖礼堂举行2024年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出征仪式暨暑期“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启华农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央视记者:那咱们学校在提供人才支撑这方面,您觉得可以打几分?满分如果是十分的话,现在到哪一个分数段?

薛红卫:如果真要说我给自己打个分呢,我觉得打八分。我们确实开展得比较早,也设计了比较好的体系。我们启动了“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不仅是让同学们有机会去了解区域如何发展,了解乡村真正的发展问题,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大样本中梳理广东乡村发展和建设的现状,收集地方需求,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不仅是涉农的学科,工程学科、材料学科包括人文社科都在不同的方向找到了和农业的衔接点。未来我们还需要去优化体系,尽可能地把不同的农业场景和不同学科更好地结合起来。



农业未来提供的是非常美好的场景

农业是一个很开心的产业



央视记者:荔枝今年非常红,但这是一个老牌的明星水果了,从唐朝的时候就很红,“一骑红尘妃子笑”。它之所“红”是因为它保鲜和运输很难。

薛红卫:我们华南农业大学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带水果更有特色,荔枝就是一个典型。但由于时间限制,它是一个季节性的水果,保鲜时间非常短。我们食品学院学科交叉的团队,攻克了利用液氨来冷冻保鲜荔枝的技术,推出“冻眠”荔枝。这个荔枝可以保鲜,实现了全年的供应,解冻以后的荔枝几乎不变,保持了原汁原味。

▲等待实验测定、准备“冻眠”的荔枝。(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央视记者:如果现在问您一个感性的问题,就是您畅想一下,如果农业现代化实现了,从地里到村庄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薛红卫:首先,它是一个非常高质和非常规范有序的一个农业产业,涉及到我们利用不同的技术来形成对整体的农业从种源到栽培到管理到收获的场景。第二,我们的农产品有丰富的农业供给,有丰富的营养提供,也有我们健康的农产品。第三,农业是一个很开心的产业,为我们提供了更美好的家园,更可持续的环境发展。

采访的最后

薛红卫校长这样说道:

“所以我们农业未来提供的

是非常美好的场景,也是一个

非常开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景

华农人已经绘就科技蓝图

相信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会实现!

▶ 往期回顾

▲ 2项特等奖,代表广东省出征!

▲ 华农开展暑期专项资助!

▲ 87年了,不能忘!不敢忘!

来源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三农绿厅》 部分图片来自2024年华农毕业纪念片《镜头里的时光》
初审 | 费思迎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点赞↓ 转发↓ 在看↓

未来农业,很美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